MCPLive > 杂志文章 > 背包族的佳伴侣 神行者Q1 VS Mio K50

背包族的佳伴侣 神行者Q1 VS Mio K50

2009-01-01丰台顽石《微型计算机》2008-20

逐项对决

GPS搜星及导航能力

神行者Q1:为了尽量模仿背包族们可能遇到的恶劣环境,这次我们故意增加了搜星的难度,在天空布满厚厚云层、旁边有高楼的环境下进行搜星和定位测试。神行者Q1的产品资料宣称冷启动时间在90秒以内,而在实际测试中从开机到定位完成约需170秒。导航软件方面,神行者Q1采用的是凯立德T系列版本。或许不少人对该版本比较陌生,自凯立德3.0版以后凯立德导航软件主要被划分为C系列和T系列,前者针对初次使用GPS的用户进行了优化以及删减了部分原有功能,而T系列保留了几乎所有的原有功能,更适合有一定经验的GPS玩家使用。T系列保持了凯立德软件导航设置简单、易上手的优点,在路径页面,目前所在地被默认设为出发地,用户通过拼音或手写输入目的地的名字,系统就能规划出合适的线路。如果需要途中经过某地,或者避开塞车路段,只需在规划设置时输入必经地或避开地即可。系统提供了高速公路优先、一般公路优先、短时间和短距离等五种路径搜索条件,步行使用建议选择一般公路优先。在测试中凯立德T系列软件总能给出正确指引,即便是在复杂地段走错了方向,系统也能及时调整路线,且整个过程没有出现任何“漂移”现象。美中不足的是,该电子地图提供的道路基本上都是公路或高速路,只有行人才能通过的道路没有被收录,这意味着背包族若按照导航软件的指引徒步前行,有可能走不少冤枉路。举个例子,本次测试中有一段的出发地和目的地仅隔一条马路,用户只需穿过马路即可,而导航软件提示“沿马路前行500米后调头”然后再行进500米。



在外地旅游,Q1的公交查询功能为背包族提供了不少便利

Mio K50:经实测,Mi o K50的冷启动时间为103秒。和以往的Mio机型不同,Mio K50特别针对步行使用在硬件上进行了重新设计,如新增了G-senor(重力感应器)和M-sensor(电子罗盘)功能。用过GPS的用户大多遇到过,在行走时因为移动相对缓慢容易导致GPS地图上的位置偏移(俗称“漂移”现象)。实际上,G-senor功能是通过机器内置的动作感应元件来实现的,通过侦测所在位置磁场与用户移动的信息,进一步掌握用户的位置信息,让图上的位置标示更为精确,避免出现“漂移”现象。内建的M-sensor功能则使电子地图显示的画面与用户所处的方位保持一致,在实际使用中也能够很好的帮助用户辨认方向。在传统GPS软件使用过程中,我们为地图显示与自己面向的方向不相同而感到不便,但是加入了电子罗盘的K50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困扰。用户手持K50,随着身体向不同方向移动,地图画面也随之进行变化。

有了这些科技手段加以辅助,我们对K50的路测表现更充满期待。路测时选择了一段长约5公里的步行路程,在步行模式下用户图标变成了两只脚掌,一路上用户所在位置的箭头指向和前行方向基本保持一致。唯一一次出错是在一十字路口走错了方向,直到前行了约15米后,导航软件才发觉并加以纠正。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规划的路线中还纳入汽车无法通过的背街小巷,尽管和公路相比不一定好走,大大缩短了前行距离却是不争的事实。只要不是偏离规划线路在1500米以外,系统都不会主动提醒,如此处理很难说是利大还是弊多。步行和驾车不同,只要大方向不变,用户没有严格按照指定路线前行也是可以的,不必动不动加以语音提醒。但正因为没了语音提醒,无法在用户走错方向后及时加以提示。比如前文提到的那次走错方向,直到走出十多米后,通过观看地图才发觉,而整个过程都没有语音提示。据介绍,系统为步行规划路线时将高速路排除在外,这意味着K50不会再闹“指引用户在高速路上行走”笑话了。



一旦选择步行模式,K50屏幕中表示用户所在位置的图标将变成两只脚掌

结论

对照我们以往的测试结果,大多数PND的冷启动时间仅需30~50秒,这次的测试成绩显然不够理想,看来天空中云层较厚、有高大建筑物遮挡等因素对GPS搜星和定位的影响比较明显。我们还注意到,Q1采用的并非目前PND中应用较广的SiRF方案,而是近两年伴随国产山寨手机窜红而毁誉参半的MTK方案。从实测结果来看前者所采用的定位技术不及后者成熟,这也是Q1的冷启动时间比K50长的主要原因。

在软件方面,虽然凯立德T系列规划的路线也能指引用户顺利抵达目的地,但针对步行使用优化过的MioMap 2008规划的路线更为合理,且大大缩短了路程,这也是步行使用看重的。综合以上因素,Mio K50在本节以较大优势胜出。

神行者Q1 ★★★☆
Mio K50  ★★★★☆

分享到:

用户评论

共有评论(2)

用户名:

密码: